除了中央的古塔.…其他都算是仿造過去的建築樣式新蓋.雖然看起來很新.不過格局是舊的
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,因這裡是2500多年前吳王闔閭生前遊樂、死後埋葬的地方,加上歷代名士文人的題詠和民間傳說的渲染,使這裡的一亭一閣、一水一石,都成了古跡名勝,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,有「吳中第一名勝」之稱。
虎丘山原名海涌山,傳說吳王闔閭葬後「有白虎蹲其上,因號虎丘」。
另有說法是山丘之形似虎而得名。
進到虎丘之前..先再附近的菜館填飽肚子..不過在大陸吃這方面如果講究的人要注意..像我點的茄子就是黑色的..感覺不新鮮或著是油的問題...不過對我來說偶而一次倒是還好
現在單眼都可以即時預覽..因此先拍一張園區地圖在相機裡面..方便逛園區的時候可以看
西溪環翠
是虎丘歷史十景之一,原為唐高士甫裡先生陸龜蒙祠堂,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甫裡先生二十四世孫陸肇域即石成基,憑林起棟,仿甫裡別墅八景而築,舊有環翠閣、清風亭、桂子軒、鬥鴨池、菊畦、竹堤諸景。至清咸豐年(1862)慘遭兵燹,景點幾成廢墟,淪為郊農菜畦,後來成為景區的花房,2004年經重新修復,正式對外開放,在原址重修環翠閣、清風亭、桂子軒、鬥鴨池等景點,新增鏡檯雲夢、籬門幽竹、聆音榭、垂花門、野山石景、循環水景諸勝。據《虎阜志》和《桐橋倚棹錄》中有關虎丘花市的記載,構築了“鏡檯雲夢”古戲台,為今後花會民俗表演提供合適的場所,台前構築由千噸野山石堆疊而成的假山群,與虎丘山系一脈相承,勾勒出一個花神廣場,演繹一段虎丘花神的傳說。利用如今山西側竹林蔽日,曲徑通幽的環境,恢復完善《吳都法乘》所載的“小竹林”景點,在竹間隙地造竹籬草舍數間,開挖埋沒多年的古井“綠玉泉”,將竹林中的清澗迂迴至環翠閣、鬥鴨池等景點,同山後的雲在茶香景區遙相呼應,重現了“林皋生眾綠,西溪春欲來。野曠鳥聲靜,風和花意催”的歷史勝境。
鏡台雲夢
古戲臺並不開放遊客上去...所以只能遠觀...旁邊的柱子點明了我所在的位置
這邊有著一個很大的庭院叫花神廣場....雖然此時是冬天...周邊的景致略顯蕭瑟...不過也因為如此遊客稀少.我卻喜歡上這裡的寧靜...
透過不同的角度與方位..以及園林的建築設計...都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韻味
屋瓦上感覺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建築物..不過明明是在2004年重修..能修的讓人感覺如此的舊也不容易
籬門幽竹
在西溪後面有一條修成的竹林...在中國古代有文人的地方通常都會有竹子...
竹林中挖了一個池..建了一個涼亭...在夏天我想這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.不過現在是在冬天..也就不用避暑
雲在茶香
“雲在茶香”在虎丘山西北處,有精舍數間,周圍遍植茶樹,幽靜雅緻。杜甫有詩:“水流心不竟,雲在意俱遲。”唐人盧延讓《松寺》詩:“茶香時拔澗中泉”。俞樾有“茶香室”等。聯結以上詩意佳句而得現名。
這邊種滿了茶樹..不過感覺都是欣賞用而不是拿來賣錢的
這邊也有一個竹林與西溪環翠相呼應..
冬天的蕭瑟依舊留存樹枝上
在往下一個景點的路上..看到川流不息的馬車..
色彩豔麗的鳥.只是不知道叫啥名稱
攬月槲
從環山路沿石徑而下,一榭面南臨水而築,淺淺的歇山式屋頂,飛檐微翹,其下矩行台基,四角立石柱全部開暢,唯北面中間建一牆,開一方形空窗,把岸邊翠葉構窗景。榭的東、南、西三面貼水附建迴廊,設短欄。通敞的構築,廣收後山蔥翠,似一艘畫舫,停靠岸邊。四周綠意染目怡神。夜晚月落水中,水波吹破明月,使人不禁伸手攬月,故名其“攬月榭”。方形空窗..
不過這邊晚上是不開放..因此沒法體會攬月之意境
下去攬月槲的路上是一個相當陡的台階
北門
到了這邊也走了大半個園區...也是這邊才有廁所
在北門進來的地方一座橋跨越了一條河..在這邊可以看到遊客乘著小船..挺悠閒的
小武當
位於後山,有青石牌坊,四柱三門,柱方形,柱端浮雕流雲圖案,額枋上刻有仙鶴飛舞、麒麟繡球等,刻工精細,有一定的藝術價值,中間面板上鎸“吳分楚勝”四字,點明了此次景緻,意為吳地分享楚的景緻。武當山在湖北省,有七十二峰,是道教名山,舊屬楚國,故稱“楚勝”。此地由湖石堆疊的假山,形象奇特,略似武當山,故稱“小武當”。假山國有一石觀音洞,如今古洞猶在,但海湖觀音像已失。
遠拍與近拍..
玉蘭山房
玉蘭山房在虎丘山北面的通幽軒之上,舊有玉蘭一株,甚古,名冠吳中,相傳是宋朱勔從閩移植而來。
解放以後,重建此房,並補植了玉蘭數株,每年早春時節,玉蘭含苞欲放,這一帶幽雅而秀美,恬靜而舒適,游者至此,戀戀不捨,樂而忘返。
正面側面以及後面俯瞰的照片
種了很多新樹苗
雲岩寺塔
塔。始建於隋文帝仁壽九年(公元601年),初建成木塔,後毀。現存的虎丘塔建於後周乾祐八年至宋建隆二年(公元959——961年)。塔系平面八角形,七級。原來的塔頂毀於雷擊。1956年重修時,在第三層夾層內發現石函、經箱、銅佛、銅鏡、越窯青瓷蓮花碗等大批珍貴文物。由於從宋代到清未曾遭到多次火災,因而頂部和木檐都遭到了毀壞。原來的高度已無法知道,現存的塔身高47.5米,全為磚砌,重6000多噸。據記載,由於地基原因,自明代(公元1368——1644年)起,虎丘塔就向東北傾斜,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.34米,斜度為2.48度,被稱之“東方比薩斜塔”。1956年,蘇州市政府邀請古建築專家採用鐵箍灌漿辦法,加固修整,終於保住了這座古塔。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。經專家論證,確定此塔為周顯德六年(公元959年)至宋建隆二年(公元961年)所建。1961年該塔(包括二山門等建築)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81年至1986年對該塔進行“加固塔基”的第二次大修,使傾斜已達2.34米的千年古塔轉危為安。
本來是沒有那麼斜.只是因為我用魚眼鏡頭拍攝因此看起來快倒的樣子...塔身很高.加上底下的庭院不夠大.因此不用魚眼鏡頭很難把所有的都拍到
不同角度的塔...搭配上老樹藤枝的牆壁
附近的管理處
御碑亭
在塔院內,大雄寶殿後面,宋時稱御書閣,元時為妙莊嚴閣,清康熙二十八年(公元1689年)改建為御書亭,至乾隆末年御書亭共有三處,清咸豐年間,均毀。光緒十三年(公元1887年),江蘇巡撫崧駿因康熙、乾隆兩帝南巡時均駐蹕虎丘,故又動工建亭岩巔,亭內奉有宸墨·今御碑亭之北壁,鎸有康熙御詩
五賢堂
五賢堂硬山式屋頂,五架屋,粉牆黛瓦,長方形的門上嵌“曠代風流”四字磚額,建築形制十分簡樸,深處於大雄寶殿、小吳軒兩個高敞的建築之間,更顯其莊嚴肅穆。 是為紀念唐代韋應物、白居易、劉禹錫,宋代王禹、蘇軾五位古代賢明而建。五位賢者,四位曾任職於蘇州,一位晚年寓居於蘇州,和蘇州結下了不解之緣小小的一個書房..並沒有太多的書房
再前往五賢堂的路上有一個吸引我目光的門把..會在鮮紅的門板上
望蘇台
這邊可以俯瞰整個蘇州城區..因此取名望蘇台..中間那兩個老者感覺像是在自拍
牆壁上的窗戶..中國園林建築中這樣的元素..可以讓人體驗不同的美
爬滿白牆的藤蔓
此時的虎丘黃梅正在盛開著...
大雄寶殿
在進去之前透過黃梅與門廊的匡...把暮鼓晨鐘拍一下
阿難尊者
迦葉尊者
悟石軒
此軒在虎丘山正中高地,俯臨千人石、白蓮池,白蓮池中有“點頭石”,故以“生公說法、頑石點頭”的傳說名軒。正如清吳偉業《悟石軒》所詠的:“築居縹緲比良常,有客逢僧話石廊。仙石共參惟此石,白蓮花發定中香。”一進門抬頭便可以看到匾額
進去拍左右兩側的空間..感覺像是招待客人的地方
建築物外面的紫藤...看起來像是珍稀樹木
致爽閣
又名“虎伏閣”,位於虎丘塔西南,為虎丘山之絶頂,因四山爽氣,日夕西來而得名。閣外平台曠朗,微風撲面,在此遠眺群山,胸襟舒暢,景色秀麗,特別是西南的獅子山,酷似一隻蹲伏回望虎丘的雄獅,構成著名“獅子迴首望虎丘”景觀。閣內陳設一套極為珍貴的明式傢俱。沿著路標走.不過後面的樹還沒到季節.不開花..我猜應該是桃花
一路上都看的到黃梅...與屋簷
前堂
後門
巢雲廊
陸羽井
山上有一石井,傳為唐代陸羽所挖,稱為“陸羽井”。陸羽是我國第一部茶書----《茶經》的作者。據《蘇州府志》記載,陸羽曾長期寓居虎丘,他一邊研究茶葉,一邊著作《茶經》。他發現虎丘山泉甘甜可口,評為“天下第三泉”。路上看到的樹枝以及牆壁
看起來的水是不能喝..畢竟地下水的泉脈.…經過了幾百年的變化..可能都已經不是當出甘甜的泉水了
古石觀音殿
石觀音殿位於虎丘千人石西、冷香閣北,又名應夢觀音殿,面積三十餘平方米。據乾隆年間《虎阜志》記載:宋慶歷年間(1041-1048),湖州臧逵侍親秀州,得痢疾,常潔齋誦觀世音菩薩名號,夢白衣人針其耳,疾遂愈。臧逵善畫,宋熙寧七年(1074)在洞庭西山覓得太湖美石一方於虎丘山造像,覆以石室,吳人謂之應夢觀音。元年間(1086-1094),曾公亮、胡宗愈、林希、沈括、楊志等名士,書“大乘妙法蓮花經”中“觀世音菩薩普門品”,計十五塊、九十行,飾於三面石壁上,每行下具書人官階、姓名等。至明罹火,石斷裂而像獨完善如故,愈見神奇,名聲大振,裡人募材構殿,飾像以金。清雍正七年重建,馬曰璐有文《重建虎丘山石觀音殿記》。石觀音殿的地坪和牆壁是武康石質地,原屋頂是木結構的。石觀音殿清代被列為虎丘十八景之一。
冷香閣
位於蘇州虎丘之西岩,背倚古石觀音殿,西側有古樟相伴,南望蒼翠山林,東首窪地則是遊人雲集的紅塵世界。步入“吹香嚼蕊”圓門,就到了這座虎丘唯一的茶樓。冷香閣為木結構建築,樓高兩層,古色古香。樓下為大廳,內置琴案、棋案、書案、茶案,壁上懸掛名家字畫,博古架中陳列有舊書、奇石、古玩及雜器,文房四寶、書齋清供,一應俱全。置身其中,彷彿夢迴魏晉唐宋。門外的字體..非常引人注目
劍池
旁有“虎丘劍池”四個大字,每個字的筆畫都有三尺來長,筆力遒勁。據《山志》等書記載,原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,後因年久,石面經風霜剝蝕,“虎丘”兩字斷落湮沒。在明代萬曆年間,由一個名叫章仲玉的蘇州刻石名家照原樣鈎摹重刻。所以在蘇州有“假虎丘真劍池”的諺語。也有人說這句話是指闔閭之墓的秘密。 這邊的導遊會講解很久,主要是講河水抽乾..以及吳王墓的故事..不過站在這邊聽旅行團導遊講也是件趣事
白蓮池
傳說東晉高僧生公在講經說法時,池生千葉蓮花,歷來為文人墨客詠歎。蘇州的造園家也常以此池為借鑒。近年來,由於水位、光照和周邊環境的影響,白蓮生長呈現頹勢,雖然經過數次補植,但效果一直不理想,2010年池內蓮花逐漸消失。 白蓮池中心可以下去.不過並沒有安全措施...旁邊也沒有救生設施.有人跌下去不之作和感想..可能要出過一次意外.這邊才會有安全設施吧
象徵頑石點頭
真娘墓
唐時吳中名妓。 唐范攄 《雲溪友議》卷六:“ 真娘者, 吳國之佳人也,時人比於錢塘 蘇小小 ,死葬吳宮之側,行客慕其華麗,竟為詩題於墓樹。” 清 閻爾梅《觀虎丘祭厲壇者》詩:“短簿簪花儺厲鬼, 生公舉箸飯真娘。” 沉礪《虎丘吊闔閭》詩:“ 真娘聲價艷千秋,多少新詩詠虎丘
憨憨泉
傳梁代僧人的憨憨法師,是廟裡的挑水和尚。自小患有眼疾,但是他耳朵靈心眼好,有一次他挑水經過這裡,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,他就想到是不是這個下面有泉水,於是他就在這裡挖土尋找泉眼,村民們見他瞎折騰,就笑他傻,戲言道,“如果能挖出泉水,我就變成一隻大青蛙守在這裡。”話音剛落,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噴到了憨憨法師的臉上,頓時感到一陣清涼,他的雙眼又重見了光明,這個時候,憨憨法師發現那個農夫果然是變成了一隻青蛙,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。
往憨憨泉的路上是景區內唯一擺攤的地方..
泉眼真的很小
萬景山莊
建在沿山坡堆起的黃石假山上,原來是東山廟遺址,於1982年建成開放,它薈萃了蘇派盆景的精華,是專業盆景園。因盆景一盆一景,其建築高低錯落,屬山莊類型,故以萬景山莊為園名。莊內假山瀑布,松林小溪,環境幽雅;堂軒亭閣,迴廊曲徑,錯落有致。萬景山莊將自然景觀與仿古建築融為一體,是虎丘風景區的一個園中園。 大門口正面
總是要經過小門蜿蜒的走廊
才會看到園中的奧妙所在
路邊的黑貓是當地工友所有..吧.因為他對著我們嘶吼..不是那種溫馴的貓.不過工友經過就變的溫馴..看門的貓
好像是員工宿舍
好多的盆栽.以及假山瀑布.池水
出口
出來便是一排商店..不過在這邊賣的肯定都很貴..我跟我老婆就只是快步經過
攝影器材清單:
機身: Canon 5d canon 50d
鏡頭: CANON EF 85MM/1.2L,SIGMA MACRO 150MM/2.8 SIGMA MACRO 50MM/2.8 CANON EF 28MM/1.8, SIGMA 150MM-500MM/4 - 5.6
閃光燈: Nissin Di866
腳架:Feisol ct3441
更多的照片在FLICKR歡迎參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