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少自己當model自己覺得還滿意..我是合拍人.但不適合被別人拍...
這次去桃園機場搭飛機..發現.多了一間朝拜室..有回教..基督教..佛教等...很有趣的設施..
桃園機場的登機閘口
在澳門會有非常傳統的南方信仰..因此在店門前都會有這樣的小廟..主要是拜土地公
搭上28C公車準備開始今天的旅程
公車的座椅有點老舊..連下車鈴的款式與台灣早期的款式
今天的路線是:
華士古達嘉馬花園→禮記雪糕→瘋堂斜巷→清安醫所門診部→望德聖母堂→演藝學院音樂學校→社會保障基金→仁慈堂婆仔屋→ 西墳馬路→舊西洋墳場(聖味基墳場)→荷蘭園大馬路→中央圖書館→澳門市政廳→國父紀念館→松山纜車→聖母雪地殿→燈塔→東望洋砲台網路上搜尋過後這樣的路線比較不會走來回路
華士古達嘉馬花園
花園的正中央豎立了一座由雕刻家高士達(葡萄牙語:Tomás da Costa)創作以紀念華士古達伽馬的方尖形紀念碑,於1911年1月31日(紀念華士古達嘉馬到達印度400週年揭幕。
紀念碑底座為石級,紀念碑前後東各有兩支古炮;紀念碑正面上有一塊白色大理石浮雕,浮雕是根據葡萄牙著名詩人賈梅士(葡萄牙語:Luís Vaz de Camões)所著的著名史詩《葡國魂》中的一段神話而刻劃,以讚揚達華士古達伽馬的航海冒險精神。紀念碑中間前後均有一個銅製指南針等航海用具。紀念碑上面為華士古達嘉馬的上半身銅像。
花園於1997年被重整時,把底座改建為六角形梯級式噴水池。2005年修葺時把紀念碑臨時性地搬離花園,待完成修葺後重新完整地豎立原處
名字取的很長.其實就是一個不大的花圃..台北有些社區庭院都跟他一樣大
中央的紀念碑...後面就是皇都酒店...從網路上的評價.大家對於這酒店的評價還不錯
禮記雪糕
從街道上看到的招牌以及店裡的擺設,都不像是一間名店,或許這樣樸實的裝潢維持了他極具競爭力的產品
一種用盒裝一種用甜筒裝.個人比較喜歡用甜筒裝的.吃起來比較鬆軟.…入口即化
街上的人行道相當的狹窄...僅容2人自由暢通
清安醫所門診部
本來提供善終的場所在1895年改組成醫舍及設廉價門診部,現在應該就只是純粹的觀光景點吧望德聖母堂
是一座位於澳門瘋堂斜巷的天主教教堂。亦是澳門三大古教堂之一。在澳門眾多古文物中具有重要普世價值。望德聖母堂建造於1568年 ,即在澳門開埠不久已經建立。望德聖母堂至今已有440多年歷史,而今天望德聖母堂的規模則是在1886年改建而成的。望德聖母堂在大堂建立之前,為天主教澳門教區成立後第一座主教座堂。 澳門的路牌..現在來到瘋堂斜巷與聖母堂前地交叉口
這一帶的路更窄...周邊的建築物窗戶都是緊閉..忍不駐會讓人想要一探究竟
演藝學院音樂學校
澳門演藝學院於1989年成立,從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,設有舞蹈學校、音樂學校和戲劇學校,乃澳門唯一一所正規的表演藝術人才培訓機構。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向學生進行系統性及規範性的基礎訓練,並為廣大市民提供各類表演藝術培訓課程,致力發掘和培養本地的演藝人才。 演藝學院旁邊就是音樂學校不過沒有拍到....
社會保障基金
葡萄牙語:Fundo de Segurança Social,FSS,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府部門,由社會文化司監督,於1990年3月23日成立,負責執行社會保障制度及管理有關資源。並設立行政管理委員會,且由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席領導。澳門社保覆蓋面甚廣,不單退休後每月可支取生活金,只要供款滿若干年月,舉凡失業、生病以至結婚、新生子女皆有津貼 澳門的街景...監視器感覺像是再監視路上的行人一舉一動.在這裡監視器其實不多見
仁慈堂婆仔屋
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其實叫「貧窮者之家」,建成時間超過一百年,屬澳門仁慈堂的物業。它位於澳門舊區望德堂瘋堂斜巷盡頭,現社會保障基金旁,二次大戰日本侵華期間,大量上海葡僑走難來澳門,婆仔屋成為專門收容難民和窮人的地方,之後成為一所女老人院。住在裡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,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。庭院中央有一顆綠意盎然的大樹..需要用到魚眼鏡頭才能拍到全貌.不過也變形了
由於聖誕季節即將到來.因此布置上也跟節假日有關..不過在裡面.沒有半個遊客.你會感受到那份悠閒與寧靜
從庭院大門望進去.可以看到地板上還在施工架設舞台凌亂的場景
門口外的一角.這邊可以說是澳門最有藝術氣息的地方...所以一般的遊客應該不會在這邊久呆
門口正上方的燈籠..兔子造型..可能因為當時還是兔年
往墳場的路上
跟台灣一樣的號誌牌與設施
路旁的吊燈蠻有藝術氣息...台灣就是那種一整個灰灰的沒有美感
門牌鑲嵌在牆壁裡.要發現並不容易
路邊停車的計時收費裝置
由於路面小.因此道路的美化只能坐在半空中...
看到西墳馬路.表示墳場近了...要是我家的門牌是這條路..聽起來也怪怪的..
聖味基墳場
聖味基墳場(俗稱舊西洋墳場;葡萄牙語:Cemitério São Miguel Arcanjo)位於澳門西墳馬路,設於1854年,當時位於澳門城外。中間有教堂,稱為聖彌額爾小堂(Capela de São Miguel,建於1875年。其俗稱中的「舊」是相對於虔信街的望廈墳場(「新西洋墳場」)而言。墳場到了
雖然拍墓碑好像不太好,不過西洋的墳場看起來是那樣的有秩序..比中國的好一些
墓碑上面天使..當然不是每一個墓碑都會有這樣巨型的雕塑..應該是要看家庭的財力吧
不過在墓碑上的小天使..則是每一個造型都不太一樣.放的位置也不太一樣
聖彌額爾小堂
從墳場外面拍攝
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教堂也有雜草叢生的角落
進到教堂裡面.比較有特色的是這邊的主神像是踩著惡魔...紅色可能是代表地獄的火焰吧..主神像應該不是基督而是天使
七彩的玻璃窗..以及帶有歐洲古典風味的燈座..彷彿身在歐洲
通往二樓的樓梯相當狹窄...
從貳樓就可以拍到全貌
貳樓一座相當陳舊的大鐘...
從墳場走到中央圖書館的途中...很喜歡拍這種狹窄又乾淨的馬路..到了塔石街..已經開始出現那種黃色的古典建築
澳門中央圖書館
走到了這一區中央友一個很大的廣場...旁邊都會有這樣的古典建築...不過我只拍了圖書館
塔石巷
雖然不起眼的巷子...不過從牆角到整個盡頭..都很乾淨...雖然是旅遊區有人在維護.不過也真的很乾淨.油漆都沒有掉漆的痕跡
澳門市政廳
這邊雖然是一間不起眼的小建築..也無法參觀..不過在路上經過還是讓人眼睛為之ㄧ亮,因為周圍的建築都是比較現代話.只有這棟..而在旅遊地圖上也找不到這裡的介紹
街上公車汽車機車腳踏車共用...這裡路那麼小.時再很難向台北一樣劃分專用道
ㄧ家狗出來逛街..真是壯觀...
國父紀念館
建築物早建於1918年,由孫中山先生的胞兄孫眉斥資興建,原為孫中山與其家人之寓所。於1930年,曾因遭附近的澳門總督官邸火藥庫爆炸所波及,後來重建成現建築物樣貌。目前的3層高建築物是一座伊斯蘭教摩爾式建築。直至1932年,孫中山之子孫哲生與孫中山之元配夫人盧慕貞在此居住。及至盧慕貞在1952年9月逝世後,於1958年易名為國父紀念館,門前匾額由國民黨名人于右任題字。這邊現在已經是台灣駐澳門辦事處..
這邊是澳門唯一可以公開展示國旗...在對岸的統治下可以看到國旗也不容易
好古老的廁所也看得出來那個時代的物品..並不是很華麗..不過看標語就知道只是個景點
二龍喉公園
剛好有學生在練習跑步..旁邊紅色衣服的老師..一看就是體格很強壯的體育老師..在強制學生跑步..
松山纜車
在公園旁邊我們買了票搭電梯上去
纜車站沒啥人..也很小..兩個人坐剛剛好
從起點就可以清楚看到終點..
下了纜車站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標示牌..指示往東望洋燈塔
路邊的鞦韆
高聳的小耳朵
空無一人的躺椅
來到燈塔之前.…可以在下面的基座找到防空洞.這個應該是在二次大戰時候蓋的
東望洋燈塔,砲台,聖母雪地殿(世界遺產)
是位於澳門半島最高的東望洋山上之古老炮台,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之一部分。東望洋炮台是東望洋山上三大名勝古蹟之一,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。
東望洋炮台除數座炮台堡壘外,還有由四組隧道組成的防空洞。東望洋炮台範圍包括兩個著名的旅遊景點:東望洋燈塔和聖母雪地殿教堂。在此可俯瞰澳門全景和珠江口的壯麗景色。
在澳門每個世界遺產都會有這樣褐色的柱子標示著這建築的歷史
從這邊可以遠眺澳門..附近的建築由於這個歷史建築的關係被限制高度.以免影響這裡的視野
巨大的錨.
古老的鐘
由於聖母雪地殿裡面並不能拍照.因此只能就外觀拍一下..裡面有幅亦剝落的壁畫因此沒有燈光.不過裡面的感覺與敦煌的石窟氣氛很像..只是一個是佛教一個是基督教
在這樣的階梯裡來拍一下人像攝影
以前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..澳門氣象局掛初各種造型的標示來預告最近的天氣..
很特別的五芒星門把
沿著東望洋斜坡走下去結束了今天白天的行程
攝影器材清單:
機身: Canon 5d canon 50d
鏡頭: Sigma 150-500mm/5.6-6.3,Sigma 50mm/2.8,Canon EF 28mm/1.8, Tokina 10-17mm/3.5-5.6, Canon EF 85mm/1.2L,Sigma 150mm/2.8
腳架:Feisol ct3441
更多的照片在FLICKR歡迎參觀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