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

2019年10月13日-山西五台山(黛螺頂,圓照寺)

2019-10-13-12-51-19
2019-10-13-13-17-22
2019-10-13-11-16-38
從菩薩頂走台接下來
2019-10-13-11-25-59
難得的合照
2019-10-13-11-18-26
2019-10-13-11-21-52
2019-10-13-11-21-53
可以看到虔誠的信徒 一步一拜這樣 這在藏傳佛教才看的到  菩薩頂便是
2019-10-13-11-24-57
2019-10-13-11-27-36
2019-10-13-11-27-53
2019-10-13-11-29-32
這邊比較高可以拍到馬路對面那些新蓋的寺廟

圓照寺

大圓照寺是一座700年的古寺,坐落在佛教聖地五台山 台懷鎮 ,靈鷲中峰。 圓照寺現為山西省省重點保護寺院,因坐落的地勢稍高,所以顯得格外開朗。
此寺北仰菩薩頂 、 廣宗寺 ,南瞰顯通寺 、 塔院寺 ,東眺黛螺頂 、 善財洞 ,西望壽寧寺 、 三塔寺 ,居群宇之中心,傲天地崔嵬。 平面佈局南北長,東西窄,依山勢而建,呈一棗核形,佔地面積12600餘平方米,共有 各種建築物八十多間。
該寺古稱普寧寺,明永樂初年,印度高僧室利沙來華傳教,應沼十大善殿講經論法,深得永樂皇帝的欣賞,敕封其為“圓覺妙應輔國光範大善國師”,賜給金印、旌幢,讓其到五台山講經、室利沙在五台山就住在顯通寺。 明宣德初,室利沙又被召人,奉旨講法。
佛事活動告一段落後,請旨歸山,沒有得到皇帝的準旨。 誰料就在請旨未準的第二天,室利沙無疾而亡。
佛教稱為圓寂 。 宣德皇帝聞訊後,深感痛悼,降旨禦祭火化,並將其舍利於一分為二,建塔珍藏。 一塔在今北京,並建真覺寺 ;一塔在五台山,建寺曰圓照寺。
至今室利沙的捨利塔仍保存完好,屹立寺內。 塔為藏式磚塔,塔基略成方形,塔高5米,塗白色,潔白耀眼。 四角各建小塔1座,形成五塔共峙的形態,造形奇特,蔚為壯觀。
2019-10-13-11-24-34
介紹牌
2019-10-13-11-18-05
可以看到沒有開放的圓照寺
2019-10-13-11-18-54
2019-10-13-11-23-35
牆面以及屋瓦
2019-10-13-11-24-18
正面照
2019-10-13-11-24-24
裡面年久失修

黛螺頂

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懷鎮中心寺廟集群區,有台內五峰」緊緊環抱:黛螺頂、菩薩頂、壽寧寺、靈應寺在四周的山脊、山頂上坐落,與腹地巍然高聳的大白塔相呼應,確實象雄偉壯闊的生座會預下面秀麗挺拔的「台內五峰」。
五台山五座台頂各有一尊文殊菩薩法像,轉遍五座台項,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薩,叫「大朝台」。黛螺頂把五座台頂文殊菩薩的五種法像集中在一起,來到這裡也就等於上了五座台頂,一次朝拜五尊文殊菩薩,所以叫「小朝台」。要把五座台頂部轉遍,沒有較強的體質,沒有足夠的時間,是不行的。而登黛螺頂,有半天時間就夠了。同樣能了卻「朝台」的心愿。所以來五台山一般都會先朝黛螺頂。
五台山-黛螺頂正面
五台山-黛螺頂背面
門票正反面
五台山-索道正面
五台山-索道背面
索道票正反面
2019-10-13-12-20-40_phone
2019-10-13-12-22-50_phone
索道站前的停車場

黛螺頂-索道

2019-10-13-12-34-16
2019-10-13-12-34-27_phone
2019-10-13-12-34-48
2019-10-13-12-37-47
2019-10-13-12-39-18
2019-10-13-13-15-57
2019-10-13-13-17-22
2019-10-13-13-20-14
乘坐索道上下的風景
2019-10-13-12-43-00-2
2019-10-13-12-43-07
2019-10-13-13-15-08
2019-10-13-13-15-29
臨近索道站有安全防護網  剛好秋天樹木變黃 看起來的風景更漂亮
2019-10-13-12-45-55
上來索道後拍向遠方 天氣不太好 因為後來接著就下冰塊
2019-10-13-12-47-56
2019-10-13-12-49-25
2019-10-13-12-49-43
走了一段上坡  在黃葉的襯托下 紅牆更明顯

黛螺頂-天王殿

該寺天王殿一做二用,既是寺院中軸線上的第一重大殿,又是該寺的山門,故也稱山門殿。 該殿坐東向西,面寬三間,單簷硬山頂,殿內塑有四大天王。 天王殿兩側有鐘鼓。
2019-10-13-12-55-01
介紹牌
2019-10-13-12-51-19
2019-10-13-12-51-39-2
正面
2019-10-13-12-52-05
拍向對面 可以看到剛剛早上逛的地方

黛螺頂-旃檀殿

進入寺門,一座六角台基上為六角重簷攢尖頂的建築映入眼簾,匾額上寫著旃
檀殿,此殿外觀兩層,二層匾額“調禦大夫”,內為一室,周邊有迴廊,殿內供奉一尊站立的旃檀佛,手結說法印,這就是此寺別具一格的建築。 殿內供有佛祖,釋迦牟尼佛不是常見的結跏趺坐的式樣,而是站立於佛壇上。 因站佛是用旃檀木雕成,故名旃檀佛。 旃檀佛像是釋迦牟尼上忉利天為母親說法時,古印度優陀延王因思睹之苦,命人造的第一尊佛像。 當時原始佛教有“佛身不量”等諸多禁忌,造像師不可直視佛祖繪像,只好請佛祖站在河邊,利用倒映在水中的形象描繪,這樣繪製的像,自然連水紋都畫上去了,由於優陀延王用旃檀木雕的第一尊釋迦牟尼像,就是按水中的影像雕造的,因此也叫“照佛”、旃檀佛像。 誠為乾隆皇帝詩云:“ 至今旃檀像,曰就水中繪。 ”再後來,凡造有這種站姿態的釋迦牟尼像,不管用什麼材料製造,一律稱之為旃檀佛。
旃檀殿外圍四周依次有16幅立體國畫,16個佛經故事,釋迦如來應化事蹟; 殿內四周有16幅上黨堆錦,形象栩栩如生,再現了國寶藝術。 佛經故事依次為: 上托兜率,家選飯王,乘象入胎,樹下誕生,九龍灌浴,仙人佔相,逾城出家,落髮貿衣,魔軍害佛,菩薩降魔,成等正覺,初轉法輪,佛陀說法,雙林入滅,三昧火焚,舍利寶塔。
2019-10-13-12-55-21
介紹牌
2019-10-13-12-55-29
正面
2019-10-13-12-58-25
背面

黛螺頂-五方文殊殿

單簷歇山頂,四出廊,無斗拱。 大門兩邊有聯雲:
九品蓮花獅吼象鳴登螺頂,
五尊金像龍吟虎嘯坐青峰。
我此道場一萬菩薩常圍繞,
願爾賢哲五台聖境唯至誠。
殿內供奉著集五座台頂五種文殊法像於一室的五方文殊銅像,高約2米,從南到北依次為: 東台聰明文殊,北台無垢文殊。 中台孺童文殊,南台智慧文殊,西台獅子吼文殊。 五方文殊神態各異,金光奪目,莊嚴祥和,殿前左側立有石碑,正面是乾隆十五年冬寫的黛螺頂碑記,背面是乾隆五十一年暮春月,乾隆登黛螺頂御筆題詩:
巒回谷抱自重重,螺頂左鄰據別峰。
雲棧屈盤歷霄漢,花宮獨湧現芙蓉。
窗前東海初升日,階下千年不老松。
供養五台曼殊像,阇黎疑未識真宗。
其字跡結構豐滿圓潤,筆法剛勁流暢,堪稱書法藝術珍品。 這五方文殊不僅體現了文殊菩薩完美的精神內涵特質,而且是“到處現身弘佛法,聞聲救苦遍婆心”的多種身像。
五方文殊殿後有聯雲:
現智慧法身多方濟度,
作廣大教主隨處津梁。
清涼寶山時時文殊真身示現,
震旦靈峰處處諸佛云集說法。
走進黛螺頂五方文殊殿朝拜,就等於登遍了五座台頂朝拜五方文殊一樣,也叫“朝台”。 略有不同的是,親登五座台頂,朝拜五方文殊,叫大朝台。 而因故不能去五座台頂朝拜的,到黛螺頂五方文殊殿朝拜,稱為“小朝台”。
2019-10-13-12-56-06
2019-10-13-12-58-16
介紹牌
2019-10-13-12-55-51
正面
2019-10-13-12-58-37
匾額

黛螺頂-大雄寶殿

黛螺頂的後殿為大雄寶殿。 大雄寶殿,即釋迦牟尼佛說法的殿堂。 此殿面闊5間,19.2米,進深9.6米,歇山頂,五脊六獸,前出廊,內供銅鑄釋迦牟尼佛 、 阿彌陀佛 、 藥師佛和帝釋天 、大梵天、 迦葉 、 阿難 ,兩山為十八羅漢彩塑,這脫紗塑像是2005年新塑的,在五台山用脫紗塑像是少有的。
大殿門外有聯雲:
山青雲白隨處可通覺路,
松風花語此地盡是禪機。
淨土清幽一塵不到菩提地,
禪關寂靜萬善同歸般若門。
殿階台下長有一鬆一柏,圍粗均在一丈左右。 松柏高大直立,無有彎曲,望去如戟指藍天,這兩棵古松見證了黛螺頂的歷史興衰。 寺內建築歷朝歷代均有修繕,尤其是近幾年,黛螺頂的寺院平整寬闊,殿建雅緻俏麗,寺中花樹松木綻芳吐翠,無不浸透了住持昌善與弟子們的心血。
2019-10-13-12-57-28
介紹牌
2019-10-13-12-57-06
正面
2019-10-13-12-57-37
背面
2019-10-13-12-55-54
2019-10-13-12-56-27
2019-10-13-12-57-19
2019-10-13-12-55-10
其他殿

總結

2019-10-06-16-50-23_phone
2019-10-13-17-50-43_phone
開始與結束 這八天的旅程開車 2055km

上一篇 2019年10月13日-山西五台山(羅睺寺,菩薩頂)




沒有留言: